自古以来,中国的风水学在每个朝代都会被一些人士认为是迷信,认为风水学在实际生活中毫无作用,没有任何的价值。但是无论风水学是否是迷信,它已经在中国诞生了几千年。其影响之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风水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这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和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认为如今的风水学是一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综合科学。因为风水学包含了我国古代先辈门的智慧结晶,是当今中国宝贵的遗产。它体现了古代先驱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思想,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观察大自然变化来决定居住的地点和方向。而大自然山川河水、土木石头、天气变化都是自然物质,都是当时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从现代科学来解释,风水学就是包含了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磁场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工程学、气象学、宇宙星体学和人文生命学等学科融合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风水学:顺应自然的法则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因此,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
风水学是中国人的重要发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藏之一,很值得发掘。近百年来,欧美日韩等东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们都对这门学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应用。我国近代的有关学者也对风水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研,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风水学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自然界超威粒子和磁场对人体会产生明显的正负影响,并且认为再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作用于人体的超微粒子和磁场,这些能量也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也随着人体自身的常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物质能量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长寿、心情愉快、思维敏捷等,也可使人们思维迟钝、精神恍惚,甚至使人们多病短寿。因此,要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身体更健康,就应该遵循“了解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风水学四大原则。
比如,我们住在一条小河边,要了解这河水的流向宽窄和深浅,每年水位的涨落,这叫了解自然;也要会利用这条河水去灌溉、航运等,这叫利用自然;如果这条河每年都有洪水,就要疏通河道,修筑堤坝或建设桥梁,这叫改造自然;这条河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不可为了某些局部利益而将它改道或填堵,就应顺着河岸而居,因势利导,这就叫做顺应自然。当然还有山势、道路、海岸、大型建筑等等,都有一个四大四则的问题。
笔者认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居住、生存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陵墓、寺庙、村镇、城市规划建设等等。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活人居住、生活的房屋、环境为阳宅。风水对于阳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基址的选择,即选择能再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良好信息的地形条件;
第二是对居住处所有的布置和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通道、供水排水等方面的定位于调整;
第三是在上述基础上装饰增加某种符号信息,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需求;
风水学:源于天人合一的则学思想
风水学的产生,是人们希望把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手段,本来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但在缺乏现代地理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磁场学、气象学、生态建筑学和人体生命科学知识的时代,人们只能根据当时的知识水平来认识环境,解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于是,阴阳五行、易经八卦等古代解释宇宙自然观念就成了风水学的主要理论根据。为了迎合人们普遍存在的避凶趋吉的心态,有的风水师编造了一些复杂而神秘的谎言笼罩在它的生面,使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东西变成了扑所迷离、神秘莫测的东西,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疑惑。
进,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对其进行清理,去其荒诞的外衣,提示其合理的内核,还其本来的面貌。并且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其科学性、客观性和使用性,形成现代科学风水学,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风水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人类,对各种自然规律没有理性上的认识,但为了生存,他们必须生活在其后及水土较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地方,这是一种适应性选择。进入文明社会后,如甲骨文中就有有关卜宅的记载。周朝时期,周武王硬件洛邑时,就是请周公用一种占卜的形式来解释风水学上的诸多问题。
战国先秦时期,各类学术的兴起,加之《周易》与阴阳五行学术的发展,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建立起来的学术思想,使人们常常以地理上的方位形状同天上星辰相对应,并对地球磁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研究,司南(指南针)就是爱这个时期发明的。指南针的出现,对方位的认定就有了准确的指示器。
汉代宫宅地形等风水著作的出现,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郭璞《葬书》在晋朝的出现,加速了人们对风水学的研究。唐朝的建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阶段,文学方面几乎是登峰造极,各门学术的兴起,更加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引起了全面推广的作用。所以从那时起,在中国广大地方,宫宅、乡村和墓葬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风水学说方面的影响。宋朝陈抟、邵康节、朱熹等著名的易学家对风水进行阐述和认定,随之风水著作相继出版,从而出现了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理论体系。
到了明清两朝,人们通过对各类风水书籍的收集整理以及不断的探研,风水学这门理论学科开始逐步完善。也是明清时代起,风水学开始运用到生活中。

20人已点赞